汉代学者从治理国家与社会教化角度总结《诗经》所具有的六方面意义:“风”是用来阐发圣贤思想对民风的教化作用,“赋”是直陈时政善恶,“比”是以类比方式委婉批评时政的不足,“兴”是借助其他美好事物来鼓励善行,…
主要指由外物触发内心情感而产生的审美感受和心理状态。作为美学范畴的“兴”接受了“兴观群怨”之“兴(譬喻)”与“赋比兴”之“兴(六义之一)”的双重影响而兼有两者的含义。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孔子(前551—前47…
《诗经》中依体裁与音乐对诗歌所分出的类型。“风(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与“小雅”,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
孔子(前551—前479)所提出的《诗经》的四种主要功能,实际也是对文学基本功能与价值的高度概括。“兴”是指通过作品的欣赏引发联想,激发欣赏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与志趣提升;“观”是通过作品认识自然与社会人生的…
不学习《诗经》,就不能提高与人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孔子(前551—前479)时代,《诗经》象征着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修养。不学习《诗经》,就无法参与君子间的各种交往,就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孔子对《诗经》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