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学者从治理国家与社会教化角度总结《诗经》所具有的六方面意义:“风”是用来阐发圣贤思想对民风的教化作用,“赋”是直陈时政善恶,“比”是以类比方式委婉批评时政的不足,“兴”是借助其他美好事物来鼓励善行,“雅”是宣扬正道并作为后世的准则,“颂”是歌颂和推广美德。“六义”原本是儒家用来阐述《诗经》创作手法的术语,后来也用它来说明一切诗歌的创作方式以及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
(风是从留存的民风习俗了解圣贤的治国之道。赋是铺陈的意思,即直接陈述那些反映时政得失的事情。比是看到时政弊端,但不敢直接指斥,而以类比的方式委婉指出。兴是看到当时政治清明,担心直接赞美好似阿谀谄媚,因此借其他美好事物加以晓谕和勉励。雅是“正”的意思,讲述当今正确的做法,作为后世遵循的准则。颂是“诵”(赞颂)和“容”(仪容)的意思,即通过赞颂仪容来赞美当今君主的品德,并且推广这种美德。)
《诗经》中依体裁与音乐对诗歌所分出的类型。“风(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与“小雅”,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
《诗经》创作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是铺陈事物直接叙述;“比”是类比;“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即兴感发,二是在感发时借客观景物婉转地表达出某种思想感情。“赋比兴”为汉代儒家所总结和…
孔子(前551—前479)所提出的《诗经》的四种主要功能,实际也是对文学基本功能与价值的高度概括。“兴”是指通过作品的欣赏引发联想,激发欣赏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与志趣提升;“观”是通过作品认识自然与社会人生的…
不学习《诗经》,就不能提高与人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孔子(前551—前479)时代,《诗经》象征着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修养。不学习《诗经》,就无法参与君子间的各种交往,就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孔子对《诗经》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