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哲学 | 专辑:第三辑

言尽意(

语能够表达对世界的根本认语与思想的关系是魏晋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欧阳建(?— 300)不满于荀粲(209 ?—238)、王弼(226 — 249)等的“不尽意”的看,提出了“尽意”的主张。在他看来,“意”(思想)是对事物及其道理的认。而名号、是对“”(事物)、“”(事理)的映,由“”“”而定。“意”的获得与表达是通过名号、语的辨析而实现的。“意”与“”是一致的,不能割裂。此,“意”可以全面、透彻地表达思想认

引例
1

名逐物而迁,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苟其不二无不尽,吾以为尽矣。 (名号依循事物而变化语依据事理而改变,这就如同声发出就有回声响应,形体存在就有影子附着,不能析为两个东西,如果二者不名号、语没有不能表达的事物事理,我此认为语完全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