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不能完全表达对世界的根本认识。语出《周易·系辞上》,指语言在表意上有所不足,因而设立卦象来表达圣人之意。荀粲(209 ?— 238)、王弼(226 — 249)等魏晋玄学家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他们对语言与思想关系的认识,是由其对世界本体或本原的理解所决定的。他们认为,世界的本体或本原是超越于有形事物之上的“无”。“无”没有具体的形态或属性,也就无法被命名和言说。因此,言语对思想的表达被认为是有局限的。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面文字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语言及全部意义,语言也不能完全表达作者心中所想及全部认识。)
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
([这是]卦象之外的思想、《系辞》之外的言辞,本来就是蕴藏其中而无法用言辞文字能够表达的。)
言语能够表达对世界的根本认识。言语与思想的关系是魏晋时人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欧阳建(?— 300)不满于荀粲(209 ?—238)、王弼(226 — 249)等人的“言不尽意”的看法,提出了“言尽意”的主张。在他看来,“…
文艺作品的一种创作技巧与风格,用简约的语言和浅近的艺术形象委婉表达出丰富深远的情感意蕴,使欣赏者能从中获得回味无穷的美感。中国古 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既有直率真实的表现方式,亦有含蓄蕴藉的表达手法。 含蓄这…
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夸张和藻饰的创作手法。目的是增加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注意,夸饰运用得好,可以达到写实无法企及的艺术效果,但是过度运用,则会产生华而不实的反面作用,因而古人提出了“夸而有节”的观点,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