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兴会标举”。“标举”有“标明、突出”之义,后来引申出“鲜明、高超、独特”等众多含义。“会”是会聚,“兴会”是创作主体为外物所激发的创作状态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心理感悟,是文学创作时灵感勃发而自然生成的浓厚兴致与意趣。“标举兴会”指文学创作中由“兴”所生发的丰富的心理感悟与情感特征,亦指作品中所呈现的浓厚而强烈的兴致与意趣。“标举兴会”既是一个文学批评术语,也是一种创作理念,它与崇尚自然、反对造作的写作态度相对应,推崇创作者的才华与激情,强调直觉基础上的自由想象和灵感勃发状态下的自由创造。
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谢灵运的诗作意旨鲜明、情致高超,颜延之的诗作结构严谨、语言明晰, 他们都取法于前代作家的优秀传统,成为后辈写作的典范。)
一用兴会标举成诗 , 自然情景俱到。
(只要将直觉感受到的鲜明物象与灵感激发的独特感悟写成诗,自然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原夫创始作者之人,其兴会所至,每无意而出之,即为可法可则。……情偶至而感,有所感而鸣,斯以为风人之旨。
(推究诗歌的创作者,当兴会来临时,往往在无意间写出了至美的作品,这些作品即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心中的情偶然与外在的物相感,自然要将心中所感说出来,这就是诗人创作的本旨。)
主要指由外物触发内心情感而产生的审美感受和心理状态。作为美学范畴的“兴”接受了“兴观群怨”之“兴(譬喻)”与“赋比兴”之“兴(六义之一)”的双重影响而兼有两者的含义。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孔子(前551—前47…
指人为外物所触动产生了创作冲动,经过构思与艺术加工,形成为文艺作品。 “物”指直观可感的自然景物、生活场景。古人认为创作缘起于外界事物的感召而激起了创作欲望,文艺作品是外物与主观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术语强…
孔子(前551—前479)所提出的《诗经》的四种主要功能,实际也是对文学基本功能与价值的高度概括。“兴”是指通过作品的欣赏引发联想,激发欣赏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与志趣提升;“观”是通过作品认识自然与社会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