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最初用以指称人的社会身份与地位,一般指统治者和贵族男子。但自孔子(前551—前479)始,“君子”更多地被赋予了道德的意义,德行出众者被称为“君子”,反之为“小人”。在儒家传统中,“君子”成为一种介乎…
恬淡宁静。最初指清心寡欲、平和恬淡的一种人生态度。道家主张“淡”,认为淡而无味才是至味,这种思想对于“淡泊”审美观念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从魏晋时代开始,淡泊被运用于审美领域,指平和清淡的艺术美感与风格,与…
安于贫困而乐于守道。在孔子(前551—前479)与儒家看来,对于道义的学习与执守,并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目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是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以道义为最高准则的人,不会以违背道义的方式去追求富贵…
孔子(前551-前479)、颜回(前521-前481)的自得之乐。“孔颜之乐”是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家所推崇的一种精神境界。常人往往不堪忍受贫困的生活,但孔子、颜回却能不受简陋的物质条件的困扰,而保持一种快乐的精神境界…
淡泊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心神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淡泊”,恬淡寡欲,不重名利;“宁静”,安宁恬静,不为外物所动;“致远”,到达远处,即实现远大目标。这是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自我修养的一种境界,其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