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七辑 | 学科:文艺

审虚实(

戏曲创作必须把握好物、事情节的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由明末清初曲论家李渔(1611—1680)在《闲情偶寄》中提出。李渔认为,戏曲所用素材,有古代的,有当今的,有据耳目传闻虚构,有据真真事改编,大多跟寓事一样,能承载一定的教化功能即可,不必实有其其事。尽管如此,作者在创作传奇戏剧的候,仍然要把握好虚实的度,使传奇中的情节发展合乎情事理。“审虚实”认可艺术虚构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合乎情事理为艺术真实的判断标准,强调艺术真实不同于现实真实,这是对于文学创作规律的合理认

引例
1

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虚有实,随拈取。……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耳。举一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不必尽有其事。 (创作传奇所用的题材,有些是古代的,有些是当今的,有些是虚构的,有些是真实的,是否取用取决于创作者的需要。……传奇一般都不是实有其事,大多数像寓。如果要勉励世父母,就找一个子作为传奇的名字,只要有一项德行值得记述,就不必要求真有这样的事情。)

引例
2

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 (凡是写小说杂剧戏文的,应该是虚实各半,是得写作真谛的笔,情与景的描写也要达到极致停笔,而不必问这情景实际上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