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七辑 | 学科:文艺

风神(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采。“风神”一词最初见于魏晋期的物品评,指风度神采,后引入文艺批评领域。唐代书理论采用“风神”来形容书作品的艺术特点,宋代姜夔(1155?—1209)《续书谱》的书论思想更是以“风神”为核心,他认为书家的品行、师承、技艺、创新、纸笔等共同决定了作品的风采与。文论中对于“风神”的运用,影响较大的是明代茅坤(1512—1601)的文章批评论。他以《记》为“风神”典范,标举欧阳修(1007—1072)的文章具备“风神”之美,其评价标准注重叙事方面的条畅方面的感慨。

引例
1

风神者,一须品高,二须师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出新意。 (书作品的风神,一要求品高尚,二要求学,三要求纸笔优良,四要求奇险劲健,五要求高超明,六要求圆润光泽,七要求笔的相向与相背适宜,八要求写出新意。)

引例
2

西京以来,独称太公迁,以其驰骤跌宕,悲慨呜咽,而风神所注,往往于点缀指次外,独得妙解,譬之览仙姬于潇湘洞庭之上,可望而不可近者。 (西汉以来,我唯独称赞太公司马迁,为他的文章纵横跌宕,悲慨呜咽,而文章中所蕴含的风神,往往在字句点缀指示之外,独得精妙的意旨,好比在潇水、湘江、洞庭湖之上看见仙子,可以远望而不可近距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