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意思。这说的是正确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由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前372?-前289)提出。孟子这个观点是针对如何正确理解《诗经》作品而发,后来被广泛引申为对诗歌乃至其他一切文学作品的阐释方法。这一观点主张,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去领会、推测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旨。这一观念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鉴赏理论。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解说诗的人,不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不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的完整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读诗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