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所达到的中正、和谐的状态。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活动及 其在言行上的表现符合礼的要求,不失偏颇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即是 “中和”。治理者如果能够体认并达到“中和”的状态,以此治理天下,天地 万…
思想纯正而无邪念。这是孔子(前551—前479)评价诗歌总集《诗经》时提出的著名观点。孔子认为,《诗经》三百多篇的宗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作品的思想纯正而没有邪念,符合中和之美。由于孔子和《诗经》在中国历史上…
指儒家经典《诗经》所具有的温和宽厚的精神及教化作用。秦汉时期的儒学认为,《诗经》虽然有讽刺、劝谏的内容,但是重在疏导,不直言斥责,大多数诗篇情理中和,在潜移默化中使读者受到感化、养成敦实忠厚的德性,从而…
不学习《诗经》,就不能提高与人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孔子(前551—前479)时代,《诗经》象征着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修养。不学习《诗经》,就无法参与君子间的各种交往,就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孔子对《诗经》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