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所蕴含的意或者“兴”发时心物交会所产生的意(意义、趣味等)。是作者通过对景物感受到某种意趣、意味等之后直接创作出富有一定含义的艺术形象。这一术语主张作者将思想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对于描写对象的感受之中,并通过艺术形象和审美情趣传达出来,从而激发读者的联想,产生更丰富的领悟。
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 (但凡诗歌,景物描写、意义与趣味兼备最好。如果只注重景物描写,缺少意兴,描写技巧再高超也用处不大。)
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 (南朝诗人追求辞藻而说理不足;本朝诗人崇尚说理,作品缺乏意兴;唐代诗人注重意兴同时蕴含道理;汉魏诗歌的文辞、道理和意兴自然融合在一起而不露痕迹。)
主要指由外物触发内心情感而产生的审美感受和心理状态。作为美学范畴的“兴”接受了“兴观群怨”之“兴(譬喻)”与“赋比兴”之“兴(六义之一)”的双重影响而兼有两者的含义。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孔子(前551—前47…
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主观情感和独特意境的典型物象。“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象”是外在的具体物象,是寄寓了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在文学创作中,“意象”多指取自大自然中能够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强调文学…
文学作品中能够生发深远意旨和审美情境的物象,是创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完美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兴”指作者偶然生发的创作冲动,“象”则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借助的外在的具体物象。“兴象”是唐代诗论家殷…
“兴”中所蕴含的趣或者是“兴”发时心物交会所产生的趣(情趣、意趣等)。是诗歌中所蕴含的、读者通过欣赏而获得的特定的审美趣味。南宋诗论家严羽(?—1264)在《沧浪诗话》中倡导诗歌的感染力,反对直接说理,主张…
诗歌中能够使欣赏者反复回味的意蕴,实即诗歌美感。南朝诗论家钟嵘(?— 518 ?)在《诗品》中提出,五言诗歌创作应重视内容与形式的配合,使欣赏者在品读中产生无穷的回味。后来“滋味”也指从事文艺创作时的一种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