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所蕴含的趣或者是“兴”发时心物交会所产生的趣(情趣、意趣等)。是诗歌中所蕴含的、读者通过欣赏而获得的特定的审美趣味。南宋诗论家严羽(?—1264)在《沧浪诗话》中倡导诗歌的感染力,反对直接说理,主张让读者在品读和感悟中得到愉悦和满足。这一术语后来成为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明清诗学也受到积极影响。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诗歌吟咏的是本性真情。盛唐诗人的诗作特别着意兴趣,如同羚羊晚上将角挂在树上睡觉,没有任何痕迹可寻。)
古诗多在兴趣,微辞隐义,有足感人。而宋人多好以诗议论。夫以诗议论,即奚不为文而为诗哉? (古代诗作多注重审美情趣的传达,用词含蓄而寓意隐微,足以感染读者。而宋代诗人大多借诗歌来论事说理。用诗歌论事说理,那为何不写成文章而非要写成诗呢?)
主要指由外物触发内心情感而产生的审美感受和心理状态。作为美学范畴的“兴”接受了“兴观群怨”之“兴(譬喻)”与“赋比兴”之“兴(六义之一)”的双重影响而兼有两者的含义。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孔子(前551—前47…
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情趣、意趣等。作者的“趣”决定他们对自然、人生的独特体验和理解,以及对作品主题的选择和作品的表现风格。“趣”是作品中无形的精神韵味,通过审美活动而体现出它的价值与品位…
文学作品中能够生发深远意旨和审美情境的物象,是创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完美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兴”指作者偶然生发的创作冲动,“象”则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借助的外在的具体物象。“兴象”是唐代诗论家殷…
“兴”中所蕴含的意或者“兴”发时心物交会所产生的意(意义、趣味等)。是作者通过对景物感受到某种意趣、意味等之后直接创作出富有一定含义的艺术形象。这一术语主张作者将思想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对于描写对象的感受…
指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而展示给人们的某种哲理和审美趣味,亦指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欣赏而领略到的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启示与审美趣味。魏晋南北朝出现的玄言诗崇尚玄理,宋人好以议论入诗,皆为后人诟病。因而有些诗歌…
诗歌中能够使欣赏者反复回味的意蕴,实即诗歌美感。南朝诗论家钟嵘(?— 518 ?)在《诗品》中提出,五言诗歌创作应重视内容与形式的配合,使欣赏者在品读中产生无穷的回味。后来“滋味”也指从事文艺创作时的一种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