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饰彩色,雕镂金银。形容艺术作品雕饰华美。用于文学作品,主要指诗歌辞藻华丽,讲究技巧。在审美境界上,“错彩镂金”不如“芙蓉出水”高妙:“错彩镂金”注重外在形态,处于审美表象阶段; 而“芙蓉出水”超越表象,直达本体,是审美意趣的自然呈现。
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 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 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 亦雕缋(huì)满眼。
(颜延之曾经询问鲍照,自己的作品和谢灵运的作品相比哪个更好,鲍照说:“谢灵运的五言诗像刚出水的荷花,自然可爱; 您的诗像铺开的锦绣,满眼都是雕饰彩绘。”)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 质有余者,不受饰也。
(红色的漆不需要花纹,纯白的玉不需要雕琢,珍贵的明珠不用装饰,为什么呢? 本身已非常完美的东西,无需再装饰。)
美丽的荷花从水中生长出来。形容清新、淡雅、自然之美,与“错彩镂金”的修饰之美构成对比。魏晋六朝时崇尚自然,与这种审美理想一致,在艺术创作方面,人们欣赏像“芙蓉出水”一般的天然清新的风格,注重主观意趣的自…
指诗文辞藻华丽、描写详尽(与“简洁”相对)。西晋时期以陆机(261 — 303)为代表,在文学创作上出现了追求辞藻富丽、文思繁密的倾向。陆机的作品多用典故和对偶句,讲求精雕细琢,文辞繁复华美,同时也有不够清新流…
指立意新颖、情感真挚、物象鲜明而语言清新美妙的诗句。“清”主 要针对堆砌辞藻和典故而言,不仅指词句清新自然,还指格调高雅而意境 淡远;“丽”指的也不是词语本身的华丽,而是指尽脱俗气,物象鲜明而有真情。作为…
在诗歌创作中不假雕饰地呈现自然万物之美和人的真情实感。“英旨”本义是美好的滋味,用为文学术语,指诗歌美妙的内容和意境。南朝钟嵘(?—518?)在《诗品序》中,要求诗人用自己的语言直接抒写思想感情,反对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