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有成对、美丽、绮丽、附丽等多种含义,彰显华美、绮靡、艳丽等形式美感,是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之一。从风格而言,它既可表优美,亦可表壮美。就书法而言,它指字的结体之外有余味、余韵,让人兴发美感…
骈文中运用两两相对的方式遣词造句。“丽”即骈俪、对偶。单音独体汉字比较容易形成前后两句对偶的结构,对偶句具有音节配合、意义呼应的整齐美、和谐美。古人借此术语肯定了语言的形式美但又坚持形式与内容相和谐,以…
指诗文辞藻华丽、描写详尽(与“简洁”相对)。西晋时期以陆机(261 — 303)为代表,在文学创作上出现了追求辞藻富丽、文思繁密的倾向。陆机的作品多用典故和对偶句,讲求精雕细琢,文辞繁复华美,同时也有不够清新流…
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夸张和藻饰的创作手法。目的是增加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注意,夸饰运用得好,可以达到写实无法企及的艺术效果,但是过度运用,则会产生华而不实的反面作用,因而古人提出了“夸而有节”的观点,主张…
涂饰彩色,雕镂金银。形容艺术作品雕饰华美。用于文学作品,主要指诗歌辞藻华丽,讲究技巧。在审美境界上,“错彩镂金”不如“芙蓉出水”高妙:“错彩镂金”注重外在形态,处于审美表象阶段; 而“芙蓉出水”超越表象,…
美丽的荷花从水中生长出来。形容清新、淡雅、自然之美,与“错彩镂金”的修饰之美构成对比。魏晋六朝时崇尚自然,与这种审美理想一致,在艺术创作方面,人们欣赏像“芙蓉出水”一般的天然清新的风格,注重主观意趣的自…
指书法、诗歌、文章等艺术作品的风格天然浑成、淡泊随意,而意蕴简古高远。“萧散”指自然闲适,没有刻意繁琐的修饰,不拘泥于法度规则。作为文艺批评术语,由宋代苏轼(1037—1101)提出,对明清时期的文艺创作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