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飘逸灵动的艺术境界与风格。与“充实”相对。空灵并非空虚无物,它并不脱离具体的物象描写,而是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达到无限的艺术意境,追求一种象外之意、画外之情,给人留下想象发挥的空间,如诗文中不着形迹、不堆砌辞藻和意象,绘画中较少使用浓墨重彩等。空灵用笔洗练,重在传达神韵,具有空灵特点的作品澄澈透明、飘逸灵动,能使人体悟到自由超脱的审美愉悦。
古人用笔极塞实处愈见虚灵,今人布置一角已见繁缛。虚处实则通体皆灵,愈多而愈不厌。
(古人绘画,越是在非常具体实在的地方,用笔越有飘逸灵动的感觉。今天的人作画,才画了一角,就已看起来琐碎繁杂。在虚飘的地方用实笔,则整幅作品都显得灵动,所绘物象越多越不会让人生厌。)
文或结实,或空灵,虽各有所长,皆不免著于一偏。试观韩文,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
(文章或者坚实有力,或者飘逸灵动,虽然各有各的优点,都难免偏于一个方面。试看韩愈的文章,坚实有力的地方未尝不飘逸灵动,飘逸灵动的地方未尝不坚实有力。)
指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逍遥自适、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作为一个诗学术语,它也集中体现了诗人思想独立、天性自由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自由遨游于无限时空的意境,是诗…
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清远淡雅的意蕴和韵味。原本是对人物的风度神情的评价,魏晋时人认为人格之美在于内在精神气韵,不同于汉代人推重外形。后来这一概念进入书画理论,指作品内在的精神韵味。明代人从书画理论引入诗歌理…
诗文中的审美意境往往在物象之外,需要鉴赏者领悟其中的精神之美。“境”指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境,“象”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具体物象。诗歌由语言文字写成,所描写的都是一个个物象,在这些具体的物象之外,能够形成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