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二辑

境生象外(

诗文中的审美意境往往在物象之外,需要鉴赏者领悟其中的精神之美。“境”指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境,“”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具体物象。诗歌由语文字写,所描写的都是一个个物象,在这些具体的物象之外,能够形整体的审美情境。唐代诗刘禹锡(772—842)首次提出这个命题,表达对诗歌意趣的思考,强调文字与物象是确切的,而审美情境却是微妙而难以传的。在古典诗论意境说的形过程中,“象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引例
1

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象,而无定质,也。凡此等,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 (“境””不是同一个东西,““实”也是难以清。有的可以看到却不能取用,比如景致;有的可以听到却不能看到,比如风;有的虽然与我的形体有关联,而它神奇的应用却不受形体的局限,比如思想;有的其义理贯穿于万物,本身却无固定的形质,比如彩。所有这些,可以蕴含于“虚写”,也可以蕴含于“实写”。)

引例
2

诗者文章之蕴耶?义得而丧,微而难能。境于象外,精而寡 (诗歌难道是高度凝练的文章吗?有文章的意蕴却无需那么多语,所以非隐微,很难写得非好。诗的意境往往产于所描写的物象之外,所以非精妙,很少有能臻于完美。)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