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心归之于正以践行日用伦常之道。出自《礼记·大学》,与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称“八条目”,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心”以“诚意”为前提。在真诚践行日用伦常之道的过程中,人心不可避免地会因愤怒、恐惧、欢乐、忧患等情感而有所偏邪。因此需要时常修正自己的心意,使之不受干扰,始终保持对实现日用伦常之道的追求。
意既诚了,而其心或有所偏倚,则不得其正,故方可做那正心底工夫。
(“诚意”已经做到了,而心意或许有所偏颇,就不能做到端正,因此正可做“正心”方面的锻炼。)
著(zhuó)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
(切实地发挥良知而没有一丝妄测、武断、固执、自我之心,这便是“正心”。)
使追求日用伦常之道的意愿真实无妄。“诚意”出自《大学》,与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称“八条目”,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诚意”以“致知”为前提。在知晓日用伦常之道的基…
在与事物的接触中体认人伦日用之道。“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称“八条目”。“致知”在于“格物”,二者密切相关,故有时并称“格致”。历代学者对“格物致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缩写。以个人自身修养为基础逐步向外扩展,先治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好邦国,更进而安抚和治理天下百姓。这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哲学和政治抱负的一个重要命题,体现了儒家由个人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