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有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个人的良好品格或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良好品行。“德”原初的意义与行为有关,主要指外在的道德行为,后兼指与道德行为相应的内在的情感、意识,“德”被认为是外在的道德行为与内在…
崇尚贤才。中国古代很多学派都提出过“尚贤”或类似的主张。“尚贤” 即要求执政者崇尚贤能之士,并依据其德行、才能赋予相应的职权,使其在国家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良好的德才应成为选任官吏的优先原则。对儒家而…
以道德原则执掌国政,治理国家。孔子(前551—前479)在西周统治者一向秉承的“明德慎罚”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后世儒家所遵循的“德政”理念。“德政”与“威刑”相对。“为政以德”并非不要刑法,而是突出强调道德对政治…
推举有才德的人,包容一般人。治国理政要达到良好状态,必须选拔、任用有品德、才能出众的人,但对于德行、资质都很一般的人也能放开襟怀,予以包容。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尚贤”与“仁爱”精神的有机结合。
民间没有遗漏不用的贤人,但凡德才兼备的人都能为国所用。这是古人“尚贤”理念的具体体现。中国自古注重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认为这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状态的重要保障。察举制、科举制等中国古代各种人才选举制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