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内容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其特点是“专主情致”,表情达意讲究含蓄柔婉、隐约细腻,音律婉转谐和,语言圆润清丽。 婉约词出现较早,名家辈出,唐五代有温庭筠(?— 866)、李煜(937 — 978),宋初有柳永(987 ? — 1053 ?)、晏 殊(991 — 1055)、欧阳修(1007 — 1072)、 晏几道(1038 —1110),之后又有秦观(1049 — 1100)、贺铸(1052 — 1125)、 周邦彦(1056 — 1121)、李清照(1084 — 1151 ?),南宋则有姜夔(1155 ?— 1209)、吴文英(1212 ?— 1272 ?)、张炎(1248 — 1314后)等一大批词人。在一千多年的词学发展中,婉约词风支配词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婉约派都占据主流和正统地位。需要说明的是,婉约派词人也抒写感时伤世之情,只是多将家国之恨、身世之感寓于抒情咏物,别有寄托,故不能一概以柔媚视之。
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jiè), 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至于说到词,则有婉约风格的,有豪放风格的。婉约词其词句和情感追求 含蓄而有意蕴,豪放词则追求气魄和境界宏大壮阔。这虽然是词作者的气质 不同所致,但是词讲究以情动人,大体还是应该以婉约为正宗。)
易安为婉约主 , 幼安为豪放主 , 此论非明代诸公所及。
(李清照是婉约词第一人,辛弃疾是豪放词第一人,这一见解明代诸位评论家并未提及。)
起源于唐五代、发展成熟于宋代的一种新的文学体式,也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由诗发展演变而来,其主要特点是配乐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及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上…
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内容多写家国大事、人生情怀,其特点是境界壮阔宏大,气象豪迈雄放,常常运用诗文创作手法及典故,而且不拘音律。最先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1037 — 1101),南宋人已明确将苏轼、辛弃疾(1140 …
清代中期以后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以常州文人张惠言(1761-1802)为首。张惠言编辑《词选》,认为词继承了《诗经》的风雅比兴传统,强调词“深美闳约”、“意内言外”等审美特征,推尊词体,大大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