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唐五代、发展成熟于宋代的一种新的文学体式,也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由诗发展演变而来,其主要特点是配乐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及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从篇幅看,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从音乐体制看,词一般分上下两段(古人称为“阕”或“片”),也有分成三四段或仅有一段的,因之音乐也有演奏一遍和多遍的区别;从风格看,词基本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婉约派风格婉转含蓄,多写儿女情长;豪放派则摄取人生情怀及家国大事入词,境界宏大。宋代许多文人学者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世的词一般不再配乐歌唱,基本成为按谱填词的一种文学形式。
古乐府有曰“辞”者,有曰“曲”者,其实“辞”即曲之辞,“曲”即辞之曲也。
(在古时的乐府中,有称作“辞”的,有称作“曲”的,其实“辞”就是乐曲的歌词,而“曲”则是与歌词相配的乐曲。)
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宋元之时,词和曲是同一个东西,用文句写出来就是词,给它谱上音乐就是曲。)
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诗体)和曲(可以配乐歌唱的韵文体)两种文学体式的并称,在《四库全书》列于集部最末(曲更是有类无目),这是因为在古人的文学观念中,以诗文为正统,认为诗文可以表现较为正式的内容,而词曲则仅…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式,也是中国古代最早产生的文学体式。它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字数和句式要求,用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诗”与“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态,古人所说的“诗…
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文学体式,一般指宋金以来的北曲(音乐多用北方曲调,演唱和念白用北方音)和南曲(音乐多用南方曲调,演唱和念白用南方音)。因鼎盛于元代,故又称为元曲。“曲”与词的体制相近,但句法较词灵…
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内容多写家国大事、人生情怀,其特点是境界壮阔宏大,气象豪迈雄放,常常运用诗文创作手法及典故,而且不拘音律。最先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1037 — 1101),南宋人已明确将苏轼、辛弃疾(1140 …
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内容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其特点是“专主情致”,表情达意讲究含蓄柔婉、隐约细腻,音律婉转谐和,语言圆润清丽。 婉约词出现较早,名家辈出,唐五代有温庭筠(?— 866)、李煜(937 — 978)…
清代中期以后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以常州文人张惠言(1761-1802)为首。张惠言编辑《词选》,认为词继承了《诗经》的风雅比兴传统,强调词“深美闳约”、“意内言外”等审美特征,推尊词体,大大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