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以后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以常州文人张惠言(1761-1802)为首。张惠言编辑《词选》,认为词继承了《诗经》的风雅比兴传统,强调词“深美闳约”、“意内言外”等审美特征,推尊词体,大大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其后,周济(1781—1839)继承发扬了张惠言的词论,编辑《宋四家词选》等,提出“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浑化”等理论。谭献(1832—1901)、陈廷焯(1853—1892)、况周颐(1859—1926)算是常州词派的第三代,其代表作品《复堂词话》《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等,进一步丰富了品词、作词的方法。常州词派的最大贡献是在理论上阐发了词所具有的载道、言志之价值,使其成为与经典诗文并列的文体。
词之为技小矣。然考之于昔,南北分宗,征之于今,江浙别派, 是亦有故焉。吾郡自皋文、子居两先生开辟榛莽,以《国风》《离骚》之恉(zhǐ)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一时作者竞出,晋卿集其成。
词作为一种技艺,不算重要。然而考察词史,有以北宋词为宗的,有以南宋词为宗的,用今日情形验证,常州(江苏)、浙江发展出两大流派,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自从同乡人张惠言、恽敬两位先生开辟词学新路以来,用《诗经•国风》《离骚》的意旨趣味,重现温庭筠、韦庄、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的艺术风貌,一时之间词人竞相出现,其中董士锡集合了各家优点。)
金针度,《词辨》止庵精。截断众流穷正变,一灯乐苑此长明,推演四家评。
(教给别人方法,周济的《词辨》很精当。把众多杂乱的观点一并截断,穷究词体的正源和变化,犹如一盏明灯永久照亮了词苑,这应该归功于周济《宋四家词选》的词评。)
起源于唐五代、发展成熟于宋代的一种新的文学体式,也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由诗发展演变而来,其主要特点是配乐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及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上…
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内容多写家国大事、人生情怀,其特点是境界壮阔宏大,气象豪迈雄放,常常运用诗文创作手法及典故,而且不拘音律。最先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1037 — 1101),南宋人已明确将苏轼、辛弃疾(1140 …
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内容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其特点是“专主情致”,表情达意讲究含蓄柔婉、隐约细腻,音律婉转谐和,语言圆润清丽。 婉约词出现较早,名家辈出,唐五代有温庭筠(?— 866)、李煜(937 — 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