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与敬爱。就言行而论,“孝”包含以下三点要求:其 一,要谨慎保护受之于父母的身体,以免伤病,令父母担忧。其二,不能违背父母的教导、要求,即便不能认同,也应顺从遵循。其三,应以高尚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声誉与功业,以彰显父母的教导。“孝”植根于子女内心对 父母的亲爱与尊敬。儒家认为,“孝”是个人德行养成的基础,并将其作为维系和强化父子关系乃至君臣关系的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能奉养父母。对于犬、马,都能够饲养。如果不能尊敬父母,那么如何将奉养父母与饲养犬马相区别呢?”)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进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天地万物之间一体的状态。“仁”既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依据,又是一种内在的与道德行为相应的心理意识。大体来说,“仁”有如下三重含义:其一,指恻隐之心或良心;其二,…
弟弟对兄长的顺从与敬爱,也作“弟”。在言行上,“悌”要求为人弟者顺从、遵循兄长的教导与命令。“悌”应植根于弟弟内心对兄长的亲爱与敬 重。儒家常将“悌”与“孝”并称,认为“孝悌”是个人德行养成的基础,并将…
爱亲人,尤其是爱父母。“亲亲”既指一种自然的情感,同时也指这种情感在言行上的表现。儒家主张,应将对父母、对亲人的亲爱之情,推及他人,使之成为仁德的基础。但是,过度的“亲亲”,会导致行事上的偏私。因此,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