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对兄长的顺从与敬爱,也作“弟”。在言行上,“悌”要求为人弟者顺从、遵循兄长的教导与命令。“悌”应植根于弟弟内心对兄长的亲爱与敬 重。儒家常将“悌”与“孝”并称,认为“孝悌”是个人德行养成的基础,并将其作为维系与强化家庭伦理乃至政治秩序的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为人处世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而喜欢作乱的,这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为人处世的根本,根本确立了,符合道义的言行即可产生。孝悌,就是仁德的根本。”)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孝,可以用来事奉君主;悌,可以用来事奉长者;慈,可以用来任使民众。)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进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天地万物之间一体的状态。“仁”既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依据,又是一种内在的与道德行为相应的心理意识。大体来说,“仁”有如下三重含义:其一,指恻隐之心或良心;其二,…
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与敬爱。就言行而论,“孝”包含以下三点要求:其 一,要谨慎保护受之于父母的身体,以免伤病,令父母担忧。其二,不能违背父母的教导、要求,即便不能认同,也应顺从遵循。其三,应以高尚的德行,成…
爱亲人,尤其是爱父母。“亲亲”既指一种自然的情感,同时也指这种情感在言行上的表现。儒家主张,应将对父母、对亲人的亲爱之情,推及他人,使之成为仁德的基础。但是,过度的“亲亲”,会导致行事上的偏私。因此,儒…
兄弟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阋”,争吵;“墙”,门屏,指家里。多用来比喻内部虽有分歧、冲突,但能团结起来抵抗外来侵略。它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典型表达式,近现代以后成为中国自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