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狭义的春节指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广义的春节是指从农历最后一个月的23日(祭灶)到新年第一个月的15日(元宵节)这一段时间。现代意义的春节实际上是古代一年之始与立春节气两者的混合。春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神灵和祖先,张贴春联和年画,置办年货,吃团圆饭,给压岁钱,除夕守岁,燃放爆竹,走亲访友,等等。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宗教情怀、生命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节俗内容。在伦理与宗教层面,除了祭祀,祈求祖先和神灵对家人的庇佑,春节更多体现了中国人对家族团圆、和睦及亲情的重视;在时间与生命意识上,在辞旧迎新、驱除邪祟的同时,人们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受中华文化影响,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tóng)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缓缓离去;春风送来温暖,全家人聚在一起品尝着屠苏美酒。太阳升起,朝霞照亮了千门万户;为了除旧迎新,家家争先恐后地换上新的桃符。)
在文字学意义上,“年”的本义指庄稼成熟,即年成。因庄稼大都一岁一熟,“年”渐等同于“岁”,成为历法上的时间单位(一年),后又引申指年节(春节)。在历法意义上,它是指中国传统农历(阴阳合历)的一个时间周期…
二十四节气的简称,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特有的现象。古人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农事活动,从长期的农业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用于指导农耕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一年内在黄道的位置变化以及地面相应发生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把一…
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是中国传统岁时体系中唯一与节气合一的节日,通常在4月4或5或6日。唐以前,清明主要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反映自然时节的变化,与农事息息相关。唐宋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