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是中国传统岁时体系中唯一与节气合一的节日,通常在4月4或5或6日。唐以前,清明主要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反映自然时节的变化,与农事息息相关。唐宋以后,清明节取代寒食节而成为节日,寒食节原有的祭祖扫墓、吃冷食等成为清明节俗的内容。此时万物生气旺盛,人们顺应季节的变化,又有郊游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时至今日,清明仍是中国人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下着纷纷小雨,路上的行人十分惆怅。向别人询问什么地方有酒家?牧童遥遥地指向杏花村。)
在文字学意义上,“年”的本义指庄稼成熟,即年成。因庄稼大都一岁一熟,“年”渐等同于“岁”,成为历法上的时间单位(一年),后又引申指年节(春节)。在历法意义上,它是指中国传统农历(阴阳合历)的一个时间周期…
二十四节气的简称,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特有的现象。古人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农事活动,从长期的农业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用于指导农耕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一年内在黄道的位置变化以及地面相应发生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把一…
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狭义的春节指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广义的春节是指从农历最后一个月的23日(祭灶)到新年第一个月的15日(元宵节)这一段时间。现代意义的春节实际上是古代一年之始与立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