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尽忠诚,报效国家。亦作“精忠报国 ”。唐初编撰的《周书》《北史》已见“尽忠报国”一语。这一词语还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公元1103—1142年)相关联。元人所修《宋史》记载了岳飞后背刺有“尽忠报国”四字,但未说明何人所刺,至清代始有岳母刺字的说法,遂演绎为岳飞遵母命而尽忠报国、至死不渝的故事。它蕴含了忠孝合一的儒家理念,至今仍是中国人爱国精神的典型表达。
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你们一直受朝廷重用厚待,就该想着怎么尽忠报国,为什么一天之内就打算将最高权力送给他人!)
【岳】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岳飞露出后背给何铸看,背上有先前刺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已深入肌肤纹理中。)
“忠”是一种尽己所能的态度。处在某一身份或职位的人应全心全意地履行其职责,而不应受个人私利的影响。“忠”的对象可以是赋予其职分的个人,也可以是其履职的组织、团体乃至国家。例如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君主应该…
治理世事,救助百姓。“经世济民”的略语。“经世”即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使之有条理;“济民”即帮助百姓,使之远离困境。“经济”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治学立世的目标和准则之所在,体现了他们学以致用、贡献国家、造…
以“道”拯救、帮助天下的人。“道”指道理、道义,也可以是某种学说、思想等;“济”即救助,使人免于困苦;“天下”指世间所有的人。“道济天下”包含两层意思:其一,“道”的价值有无、大小就是看它于天下人是否有益…
学术要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发挥实际效用。“经世”即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致用”即发挥实际效用。17世纪思想家顾炎武(1613—1682)、王夫之(1619—1692)、黄宗羲(1610—1695)、李颙(yóng,1627—1705)等人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