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七辑 | 学科:哲学

利(

益,即对存、发展有的各种素。古以之与“”对举。“、公。“私”指个、家庭或特定体所谋求的益,包括财货、声誉、权、地位等素。当私与他者的益发冲突们往往会以损害他者益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益。“公”是全社会所享有的公共益,主要指充足的口、富足的财货、良好的社会秩序与道德教化。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出发,中国古代各学派对“”的诉求与态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引例
1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吾国’,大夫曰‘何以吾家’,士庶曰‘何以吾身’,上下交征而国危矣。” (梁惠王说:“老先,您不远千里来到我国,将有于我国吧?”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要谈益呢?说到仁义就好了。您谈论‘怎样有于我的国家’,大夫谈论‘怎样有于我的家族’,士百姓谈论‘怎样有于我自己’,全国上下相互追求益,国家就危险了。”)

引例
2

古者王公为政于国家者,皆国家之富,民之众,刑政之治。 (古代治理国家的王公,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足、民众多、刑事政务得到治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