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有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个人的良好品格或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良好品行。“德”原初的意义与行为有关,主要指外在的道德行为,后兼指与道德行为相应的内在的情感、意识,“德”被认为是外在的道德行为与内在…
古人所讨论的“性”,主要指“人性”。“性”的概念包含两个要点:其一,是事物天生所具有的属性,非后天人为;其二,是某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属性,非某些个体所特有。据此而言,“人性”观念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
遵循、发挥人的道德本性。率:遵循。出自《礼记·中庸》。《中庸》认为,人具有道德的本性,道德本性是源自天的。人应遵循、发挥这一天赋的德性,将其实现为外在的言行。符合天赋德性的言行即构成人伦生活中的道德。后…
从事对知识学问的追求。道:循着。“道问学”一说出自《礼记·中庸》,与“尊德性”共同构成了对人的道德修养的要求。《中庸》认为,人的道德的养成,不仅需要发挥天赋的道德本性,还需要后天的不断学习。人们应该在知…
孔子(前551 — 前479)和儒家所肯定的最高德行。“中”指言行没有过或不及的状态或标准。凡事都有某种限度,超过和达不到这个限度都是不好的。“庸”包含两个相关的含义:其一指平常,其二指恒常。“中”只有在平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