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不偏的行事法则。“中道”是相对于偏颇的行为而言的。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存在与变化遵循着基本的法则。这一法则体现在人为行事中,即是“中道”。人的言行应符合于“中道”。儒家主张通过遵循“中道”,避免过度…
事物超过一定的标准和没有达到标准同样是不好的。儒家以礼作为个人言语行事及其与天地万物关系的标准,并根据礼的要求判断言行的“过”或“不及”。孔子(前551—前479)分别用“过”与“不及”评价自己的两位学生,认…
真实无妄。“诚”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儒家认为,“诚”是“天道”或“天理”的本质,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据。同时,“诚”也是道德的本原和基础,一切道德的行为必须建立在内心真实无妄之上,否则便是虚妄,《中…
人心所达到的中正、和谐的状态。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活动及 其在言行上的表现符合礼的要求,不失偏颇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即是 “中和”。治理者如果能够体认并达到“中和”的状态,以此治理天下,天地 万…
以和谐为贵。“和”,和谐、恰当,是在尊重事物差异性、多样性基础上的和谐共存。本指“礼”的作用就是使不同等级的人既保持一定差别又彼此和谐共存,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而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