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有三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个体事物的不同部分,实有的部分为“有”,空虚的部分为“无”;其二,指个体事物在生成、存在、消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状态,既有之后、未消亡之前的状态为“有”,未有之前与既终之后的状态为“无”;其三,有形、有名的具体事物或其总和为“有”,超越一切个体事物的无形、无名的本体或本原为“无”。就第三个意义而言,有些哲学家认为“无”是世界的本体或本原,“有”生于“无”;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有”才是更根本的,反对“有”生于“无”。在“有无”对待的关系中,“有”与“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
本义指人所行之路,引申而有三重含义:其一,指不同领域的事物所遵循的法则,如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称为天道,人事活动所遵循的规律称为人道;其二,指万事万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则;其三,指事物的本原或本体,超越于有形…
实在的器物或具体的职官、身份等。“器”是有形的或可以具体描述的。每一种“器”都具有特定的形态、功用或能力。因此,“器”与“器”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和差别。但不同的“器”之中又包含着相通的“道”。“器”的存…
“一”有三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万物的本体或本原,即“道”的别称,或称“太一”。其二,指天地未分之时的混沌状态。“一”分化形成天地,天地万物都产生于这样一个混沌的统一体。其三,指事物的统一性,与“多”“两…
事物发生的端始。“元”在天地万物之先,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都始于“元”。“元”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汉代的人将“元”理解为“元气”,也即是产生和构成万物的某种原始物质材料。《周易•彖上》以“乾元”“坤元…
“浑沌”又作“混沌”,有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指天地分化形成以前宇宙浑然一体的状态。常以未分化之“气”言之。天地万物皆由“浑沌”分化演变而成。其二,特指《庄子》一则寓言中的中央之帝。中央之帝浑沌无七窍,被…
无形或未成形质,一般以此指称有形事物的依据。出自《周易·系辞上》(与“形而下”相对而言)。“形”指形体,“形而上”是指在形体出现之前,也即无形者。此无形者被称为“道”。
有形或已成形质,一般指实际存在的具体事物。出自《周易·系辞上》(与“形而上”相对而言)。“形”指形体,“形而下”指在形体出现之后,也即有形者。此有形者被称为“器”。“形而下”的存在以“形而上”为依据。
将“无”作为世界的本体或本原。老子曾提出“有生于无”。魏晋时期的何晏(?— 249)、王弼(226 — 249)等人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主张天地万物都“以无为本”。他们认为,任何具体的事物都不能作为另外一个具体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