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的话并不漂亮,漂亮的话多不可信。老子鉴于当时社会风气与文风的浮华不实,倡导返朴归真与自然平淡的生活方式和文学风格。魏晋时代,文人崇尚自然素朴,反对虚浮华丽的创作风气,出现了像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这样伟大的诗人,文艺创作也倡导真实自然的思想与风格。自此之后,中国古代文艺以素朴自然为最高的审美境界。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可信的话并不漂亮,漂亮的话多不可信。善良的人往往不能能言善辩,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不善良。)
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
(老子憎恶虚伪矫饰,所以他认为“漂亮的话多不可信”。但他自己写的《道德经》五千言,思想深刻而文笔优美,可见他并没有摒弃文章之美。)
“信”的基本含义是恪守信诺、诚实不欺。“信”是为人立身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守信必须符合道义的原则,如果信约有悖于道义,则不能盲目追求信诺的履行。儒家特别强调两个方面的“信”:其一,是执政者应信守对百姓的…
真实无妄。“诚”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儒家认为,“诚”是“天道”或“天理”的本质,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据。同时,“诚”也是道德的本原和基础,一切道德的行为必须建立在内心真实无妄之上,否则便是虚妄,《中…
修撰文辞,确立诚信。“修”指修撰、修饰,也有人认为指内心的修养省察。“辞”指言辞、文辞,是所说的话语;也有人认为指文治教化。“立”,建立,确立。“诚”是诚信,包含文辞真实、内容信实、感情诚挚、恭敬守信等…
若是得不到百姓的信任,国家政权就不会稳固。中国人自古重“信”(诚信、信任);孔子(前551—前479)把它放在了官民关系上,并提到了事关政权稳固与否的高度。其意为:国家或国家的治理者要对百姓讲诚信,不倚仗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