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二辑

取境(

指诗在诗歌创作中,选取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物象并构思符合诗自己的审美感受的意境。由唐代诗僧皎然(720—796?) 在《诗式》中提出。皎然在总结六朝至中唐诗的创作经验与方式提出,作诗的候,要精于构思,立意尽量奇特,不落俗套,在一番思冥想之后,灵感迸发、神完气足,能写出境界上好的诗歌作品。虽然构思险奇,但是最终形的作品风要平易自然,不要显露精心思索的痕迹。取境意境境界等术语关系密切,属于中国古典诗论中关于“境”的术语系列。

引例
1

夫诗之思,初发取境偏高,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一首举体便逸。 (诗刚开始构思的候,如果取境偏于高迈,那么整首诗的意境就高迈;如果取境偏于飘逸,那么整首诗的意境飘逸。)

引例
2

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篇之后,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抓不住老虎的幼崽。作诗取境候,必须从最难最险的地方开始构思,能创作出奇妙的诗句。全篇完之后,再看整首诗的气面貌,似乎很平像没经过思索就写了,这是作诗的高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