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七辑 | 学科:文艺

化境(

指最佳的艺术境界。“化境”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中的重要命题,与“化”“化工”等具有相似内涵。庄子(前369 ?—前286)《齐物论》“天地与我并,而万物与我为一”,是化境理论的源头。已臻化境的作品,呈现出物我两忘、天合一的审美情态,无论诗画,皆浑涵天然,无雕琢斧凿之痕迹。化境发的机制,是创作者自身的修养积累、心灵体悟与艺术技巧,已到极高境界,然后笔随意动,机缘巧合,方能达,其效果恍若天工,无勉强得到。

引例
1

不知变主,化主境,易见,境难窥。变标奇越险,不主;化神动天随,从心所。如五咏物诸篇,七拗体诸作,所谓变也。宋以后诸竞相师袭者是,然化境殊不在此。 们不知道“变”主要体现为“”,“化”主要体现为“境”,“” 容易看出来,“境”难以窥见。“变”就是标榜奇特险怪,不主张旧平;“化”就是神气自然动而天性随之,可以随心所。如杜甫的五咏物、七拗体等作品,是“变”的体现。宋代以后的争着效,然而杜诗的化境根本不在这些方面。)

引例
2

诗家化境,如风雨驰骤,鬼神出没,满眼幻,满耳飘忽,突然而来,倏然而去,不得以字句诠,不可以迹相求。 (诗的化境,如同暴风雨忽然来到,鬼神出现隐没,满眼看到的都是虚幻影,满耳听到的都是飘忽不定的声,突然而来,倏然消失,无解释它的字句,无探求它的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