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作为文艺学、美学范畴,主要含义有三:其一,指文学艺术的某一门类、流派、体式、作品区别于其他文学艺术门类、流派、体式、作品的整体特征。它是包含了文学艺术的体式、内容、语言、风格等诸要素在内所呈现出的总体形态与艺术特征。其二,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不包括体式、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其三,指文学作品的基本样式,即文体或文学体制。历代文论家对文体的分类不尽相同,比如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501 — 531)《文选》将文体分为38种。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丰富多样,各有自己的基本样式与写作要求,而风格即是作者的艺术个性在作品中的显现,有时也表现为一个时代、一个流派的文学特征。这一术语经常与人名、朝代名等结合,如骚体、陶体、建安体等,用来指称与作品风格相关的艺术特征并广泛运用用于文艺批评与鉴赏中。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止一种文体,很少有人擅长所有文体,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写作而轻视别人不擅长的文体。)
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自汉至魏,四百多年,写诗文的才子[ 众多],而诗文的体制风格, 也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辨明文学作品的体式与风格。指创作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合适的文学体式与风格,从而创作出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一致的优秀作品。古代的文学家在从事文学创作时往往首先考虑文章的体式。魏晋南北朝时的文学批评家…
主要指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501 — 531)《文选》中所收汉魏以来的五言古诗。但这一概念后来超越了单纯的诗歌体式而兼具时代特征与诗歌风格等含义。在体式上 ,“选体”是与乐府、歌行、律绝并列的概念,在古人眼光中 …
指三国曹魏后期的文学风格。因始于魏齐王曹芳(232—274) 正始(240—249 )年间,故名。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极其严酷,正始文人因此以哲学眼光来看待、思考更为广阔的人生和宇宙问题。深刻的理 性思考和强烈的人生悲…
西晋初年和中期大约三十多年时间里的诗歌风格,指晋武帝(236 - 290)太康(280 — 289)年间以左思(250 ?— 305 ?)、潘岳(247 — 300)、陆机(261 — 303)等人为代表的诗体。与建安时代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诗…
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 年)出现的、以讲求声韵对偶为主要特征的诗歌风格。也称“新体诗”(与汉魏以来的“古体诗”相对而言)。 代表人物是谢朓(tiǎo,464 — 499)、沈约(441 — 513)和王融(467 — 493…
北宋初年出现的以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为主要特征的诗歌流派。 宋初,杨亿(974 — 1020)、刘筠(970 — 1030)、钱惟演 (977 — 1034)等人聚集在皇帝藏书的秘阁(“西昆”代指皇帝藏书的地方),编纂历代君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