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诗歌作品中所体现的超然物外、旷放通达的胸襟和艺术风格。是作者通达的人生观及平和心态与作品艺术形象的高度融合。具有旷放性情的作者,多因世事坎坷或社会动乱而落魄或退隐,往往以诗文抒写胸臆,反映在诗歌作品中,既有对世事物情超旷出尘的人生警悟,也有愤世嫉俗、傲岸不羁的真情流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儒家有为和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及魏晋名士超尘脱俗、开朗达观的人生态度。既不逃避世俗,也不贪恋名利,事理通达,心境开阔。唐代司空图(837—908)将其提升为一个诗学、美学术语,强调作品风格与作者心态及人生观的统一,意在倡导一种超脱旷达的人生观与审美心态。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人的一生不过百年,寿命长短能差几何。欢乐时光总苦短促,忧愁日子其实更多。哪里比得上手持酒樽,每日在烟绕藤缠的幽静处畅饮。那鲜花覆盖的茅檐下,细雨疏疏飘忽访顾。壶中酒已经喝完,拄着藜杖漫步唱歌。谁没有死的那一天?只有终南山才会巍峨长存。)
指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逍遥自适、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作为一个诗学术语,它也集中体现了诗人思想独立、天性自由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自由遨游于无限时空的意境,是诗…
指文章典范雅正。最初指写文章要有经典依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应纯正高尚,以经典文献特别是儒家的义理规章作为审美规范,后侧重指文章的文辞和风格高雅优美而不浅俗艳浮。其后,“典雅”这一术语又逐步融入道家自然恬淡…
事物的本来状态,旨在与“人为”的意义相区别。哲学意义上的“自然”的概念,与常识性的“自然界”的概念不同。在日常语义中,“自然界”指人与社会之外的物质世界,这一领域是不受人为干扰的。但从哲学层面来看,人与…
悲伤愤慨。慨,感慨,愤慨。是晚唐诗人司空图(837-908)所概括的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之一。主要指诗作中所表现出的悲剧性情结。当诗人命途多舛或身处困境,或面对壮阔景观或大的事件而自觉力量渺小,会产生忧愁、悲哀…
文艺作品的一种创作技巧与风格,用简约的语言和浅近的艺术形象委婉表达出丰富深远的情感意蕴,使欣赏者能从中获得回味无穷的美感。中国古 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既有直率真实的表现方式,亦有含蓄蕴藉的表达手法。 含蓄这…
指雄健有力、浑厚自然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气象。“雄”侧重指作品的气力;“浑”兼有浑厚、浑融、浑然诸义,侧重指作品的风格、气象。道家认为“道”具有浑然天成的特点,“雄浑”即渊源于此。雄浑的形成,并非出于人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