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物的存在与变化所遵循的基本法则(与“人道”相对)。古人对“天道”的理解并不相同:其一,认为“天道”尤其是与日月星辰运行有关的天象暗示或决定着人事的吉凶成败。古代有专门的职官负责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推知人事。其二,认为“天道”是人的道德与人伦秩序的根源或依据。人的言行以及人伦秩序应该效法于“天道”,或者通过体认、发挥“天”所赋予的心性来通达“天道”。其三,认为“天道”与人世的道德、秩序乃至人事祸福之间都没有必然的关联。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所以确立天的法则为阴与阳,确立地的法则为柔与刚,确立人世的法则为仁与义。)
“天”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具有神圣性和终极意义的一个概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自然意义上的天空或人世之外的整个自然界,其运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其二,指主宰万物的具有人格意志的神灵;其三,指万…
本义指人所行之路,引申而有三重含义:其一,指不同领域的事物所遵循的法则,如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称为天道,人事活动所遵循的规律称为人道;其二,指万事万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则;其三,指事物的本原或本体,超越于有形…
为人之道,指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天道”相对),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维持和运行的关系及法则。近代以后,西学东渐,它演变为以尊重和关爱人的生命、幸福、尊严、自由、个性发展等为原则的行为规范和权利。
真实无妄。“诚”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儒家认为,“诚”是“天道”或“天理”的本质,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据。同时,“诚”也是道德的本原和基础,一切道德的行为必须建立在内心真实无妄之上,否则便是虚妄,《中…
事物的本来状态,旨在与“人为”的意义相区别。哲学意义上的“自然”的概念,与常识性的“自然界”的概念不同。在日常语义中,“自然界”指人与社会之外的物质世界,这一领域是不受人为干扰的。但从哲学层面来看,人与…
“道”效法、顺应万物的自然状态。这一命题出自《老子》。“自然”指事物自主、自在的状态。“道”创造、生养万物,但“道”不会对万物发号施令,而是效法、顺应万物之“自然”。“道”与万物的关系,在政治哲学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