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有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个人的良好品格或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良好品行。“德”原初的意义与行为有关,主要指外在的道德行为,后兼指与道德行为相应的内在的情感、意识,“德”被认为是外在的道德行为与内在…
指用恩惠、仁德去安抚、怀柔边远地区的部族、民众等。是历代华夏族政权用以处理与其他民族、未纳入直接统治范围的边远部族以及外国关系的一种政治理念,也是“以德服人”思想的重要方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华夏…
以道德原则执掌国政,治理国家。孔子(前551—前479)在西周统治者一向秉承的“明德慎罚”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后世儒家所遵循的“德政”理念。“德政”与“威刑”相对。“为政以德”并非不要刑法,而是突出强调道德对政治…
依靠道义的就会兴旺,依靠暴力的就会消亡。见于《史记•商君列传》 引《尚书》。“德”即道义、恩德、德行,“力”即强力、暴力、武力。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影响,中国人自古提倡“王道”(以德服人),反对“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