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汉代的乐府诗。“乐府”本是秦以后由朝廷设立的用来训练乐工、采 集民歌并配器作曲的专门官署,后转指由乐府机关所采集、配乐并由乐工演唱的民歌。乐府诗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一次创造,是与“诗经”“楚辞”并列的诗歌形态。至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有五六十首,大都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并由此形成反映普通民众声音与情感的文学创作传统。其中最有特色与成就的是描写女性生活 的作品。汉代以后将可以入乐的诗歌及仿乐府古题而写的诗歌统称为乐府。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自从汉武帝设立乐府并采集歌谣,这之后就有了代、赵之地的吟唱及秦、 楚等地的民歌。它们都是受内心悲喜情绪的影响或者受到某件事情的触发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式,也是中国古代最早产生的文学体式。它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字数和句式要求,用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诗”与“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态,古人所说的“诗…
起源于唐五代、发展成熟于宋代的一种新的文学体式,也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由诗发展演变而来,其主要特点是配乐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及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上…
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文学体式,一般指宋金以来的北曲(音乐多用北方曲调,演唱和念白用北方音)和南曲(音乐多用南方曲调,演唱和念白用南方音)。因鼎盛于元代,故又称为元曲。“曲”与词的体制相近,但句法较词灵…
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诗体)和曲(可以配乐歌唱的韵文体)两种文学体式的并称,在《四库全书》列于集部最末(曲更是有类无目),这是因为在古人的文学观念中,以诗文为正统,认为诗文可以表现较为正式的内容,而词曲则仅…
楚辞是由屈原(前340 ?— 前278 ?)创作的一种诗体,后来又成为代表中国古代南方文化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体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