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三辑

诗(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式,也是中国古代最早产文学体式。它按照一定的节奏、律、字数句式要求,用凝练的语、丰富的想象映社会活、表达思想情感。“”与“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态,古所说的“”主要古体诗近体诗,一般不包括唐以后出现的词曲。古体诗也叫古风,是近体诗产前除楚辞体之外的各种诗体的通称,其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五、六、七、杂;近体诗也叫律诗,它的字数、押、平仄、对仗都有严的规定,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诗与词曲的区别是:诗不配词曲可配歌唱。在中国,诗已有两千多的历,古认为诗能够连通自然、表达志向、抒发情性,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精神特质与审美追求,这与西方将诗看作文学的门很不相同。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诗的创作有重要指导作用,而道家与佛教思想对于诗的意境理论影响深远。中国最早的诗集是《诗经》,所以后世也用“”专指《诗经》。

引例
1

,歌永,声依永,律声。 (诗是表达内心志向的,歌是用语来吟唱的。(宫、商、角、徴、羽)的高低变化要随吟唱而定,要与。)

引例
2

诗,其志也;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器从之。 (诗,用语表达的志向;歌,用吟唱表达内心的想;舞,是将内心的想呈现于形体的各种舞姿。这三者都发自内心,之后器演奏加以配合。)

引例
3

气之动物,物之感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晖 万有,灵祇(qí)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 莫近于诗。 (四季的气候引起景物变化,景物变化感发的内心,引起的性情起伏跌宕,并通过舞蹈吟咏表现出来。它辉映着天、地、,让万物亮辉,天上的神祇依赖它接受享祀,幽冥的神灵也通过它明告世。而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比诗更接近的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