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的力量或能力。“力”既指一人之力,也可指团体、国家之力。“力”表现为施用者对自身及外在事物的控制与影响。“力”不应成为强者胁迫弱者的手段,“力”的施用应符合道德、礼法的要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人们应克服外在条件所造成的阻碍与困难,尽力去达成合乎德礼的目标。不过,人力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人力限度的事情即归之于“命”,不必强求。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再好也没有了;厌恶不仁的人,他行仁德,是不使有悖仁德之事出现在自己身上。有人能从某一日起努力践行仁德吗?我没有见过力量达不到的。大概有这样的人,我没有见过而已。”)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依靠强力使他人服从,他们并不是真心服从,而是力量不足以抗拒;通过德行而令人服从,他们是内心喜悦而诚心服从,就像是孔子的七十余位弟子钦服孔子那样。)
最初指“天命”,即上天对人事的命令。上天根据人的德行状况对人施与奖赏或惩罚。“天命”决定着王朝的更替、国家的兴衰乃至个人的吉凶祸福,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后人逐渐淡化了“命”与“天”的关联,侧重于…
天的命令与赐予。“天命”主要包含三种不同含义:其一,指天对于人事的命令。命令的内容最初集中于王权的更替,即上天授命有德者征讨并取代失德之君,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福禄。其二,指命运,具有不可抗拒之义,标志…
依靠道义的就会兴旺,依靠暴力的就会消亡。见于《史记•商君列传》 引《尚书》。“德”即道义、恩德、德行,“力”即强力、暴力、武力。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影响,中国人自古提倡“王道”(以德服人),反对“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