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诗人的主观情思与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景物浑融一体。为唐司空图(837—908)评论同时期诗人王驾五言诗作的用语。“思”指诗人的思想、思绪、情感等;"境"指与审美主体相对的客观景物,也指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境;"偕"是齐等合一。心中的"思",与外在的"境"观照合一,从而泯灭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呈现为诗中浑融一体的意境。“思与境偕”被后世批评家看作意境理论的核心。
然河汾蟠郁之气,宜继有人。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然而黄河、汾河的山川秀气长年在该地区盘绕积蓄,理应还会有杰出的诗人出现。现在的王驾,居住在此,濡染浸淫在其中很久了,他写的五言诗有所成就,长于思与境偕,这是诗人所推崇的。)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shū)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文学创作之事,向内足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向外足以感动别人,是因为有“意”与“境”二者罢了。上等的作品是“意”与“境”浑然一体,次一等的作品或是在“境”上胜出,或是在“意”上胜出。)
心所具有的思考与辨别的能力。儒家认为“思”是人心所独有的重要功能。心能“思”,因此可以不像耳目之官一样被外物牵引或遮蔽。人只有通过心之“思”,才能发现内在于心的道德品性的根基,并由此通达于“天道”,从而…
指文艺作品所描绘的景象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高度融合而形成的审美境界。“境”本指疆界、边界,汉末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认为现实世界皆为空幻,唯有心灵感知才是真实的存在,“境”被认为是人的心灵感知所能达到的界…
“境界”本指疆域边界、土地边界,后来在佛经翻译中,“境界”一词被用于精神领域,指人破除对于物质世界的沉迷后所达到的精神层次或修为境域。作为文艺术语,主要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层次和境域,是作者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