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一辑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所产的文本形象之外的第二艺术形象,是读者经联想产的精神意象。前一个“”“景”指诗歌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物象景象,后一个“”“景”是指由此引发读者多方面联想所营造出的新的意象意境。由道家与《周易》关于“”(语)、“意”(思想或意义)、“”(象征某种深意的具体形象)三者关系的学说发展而来。魏晋至唐代的诗学倡导“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旨在追求文本之外的精神蕴涵意象之美。这一术语同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趣味与审美境界

引例
1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诗歌所描写的景致,犹如蓝田蕴藏着美玉,玉的烟气在温暖的阳光中若隐若现,可以远远望见,但是不能就近清楚地察。通过欣赏诗歌景象而产的之外的景象,岂可容易表达出来呀!)

引例
2

盖诗之所以为诗者,其神在象外,其象在外,其在意外。 (大概诗之所以为诗,就在于在物象之外,物象在语之外,语在意义之外。)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