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仁爱之心的为政方式。由孟子(前372 ?— 前289)提出。孟子认为,每个人天生都具有仁爱之心。但仁爱之心需要不断扩充,才能成就现实的仁德。执政者应该不断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并以此心照顾治下的百姓,为百姓提…
“政”就是“正”的意思。“政”即政治、治理国家;“正”即坚持原则,端正品行,处事公正。“政者正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为政者在施政层面应坚持原则、端正品行、处事公正;二是在道德层面强调为政者应严格要求自己…
以道德原则执掌国政,治理国家。孔子(前551—前479)在西周统治者一向秉承的“明德慎罚”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后世儒家所遵循的“德政”理念。“德政”与“威刑”相对。“为政以德”并非不要刑法,而是突出强调道德对政治…
国家大政贵在稳定持久。“政”指国家根本性的制度、法令、政策;“贵” 即崇尚;“有恒”即保持稳定。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一定要保持其根本制度、根本大法的稳定性、持久性,不能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否则会引起政…
通过审察音乐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教化情况。是儒家文艺观的具体体现。儒家认为,乐为心声,能传达人的情感和感受,因此,国家政治是否清明、百姓生活是否富足、社会风气是否淳厚,往往会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左传》记载…
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语出《礼记·檀弓下》。孔子(前551—前479)路过泰山脚下,有位妇女在墓前痛哭,孔子派子路(前542—前480)上前询问,得知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三位亲人皆被老虎咬死,她却因这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