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七辑 | 学科:哲学

仁政(

基于仁爱之心的为政方式。由孟子(前372 ?— 前289)提出。孟子认为,每个都具有仁爱之心。但仁爱之心需要不断扩充,就现实的仁德。执政者应该不断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并以此心照顾治下的百姓,为百姓提供活所需的物质条件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基于这种仁爱之心的政治治理即是“仁政”。为政者如果能够推行“仁政”,可以实现民心的归附与国家的强盛。

引例
1

孟子曰:“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说:“都有恻隐之心。以前的君王有恻隐之心,就有了基于恻隐之心的政治。以恻隐之心,实施恻隐他政治,治理天下可以像在掌上运转小物件一样。”)

引例
2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wàng)。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壮者以暇日修其,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tǐng)以挞(tà)秦、楚之坚甲兵矣。” (孟子回答说:“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顺。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慎用刑罚,减少赋税,深耕细作,及除草;使壮男子能有间修养自己顺父母、爱兄长、为尽心、待的品德,在家能侍奉父母兄长,出门能侍奉尊长上级,这样即使他们拿着加工的木棒也能抗击装备精良的秦、楚军队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