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两种用法:其一,指治理国家所施行的一切措施。“政”指统治者规定的法令、制度、秩序;“治”指对百姓的管理、治理,是“政”的具体实施。其二,指国家治理达到稳定良好的状态,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天下太平…
以道德原则执掌国政,治理国家。孔子(前551—前479)在西周统治者一向秉承的“明德慎罚”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后世儒家所遵循的“德政”理念。“德政”与“威刑”相对。“为政以德”并非不要刑法,而是突出强调道德对政治…
政事通达,人民和顺。“政通”即国家政策、法令等能够全面贯彻落实,政治事务运转顺畅有效;“人和”即人人各得其宜,上下一心,团结融洽。作为良好的治理状态,它与“国泰民安”义近,但更强调人的因素,并凸显…
仁者对他人充满仁爱之心。“仁者”即有仁德的人,是有大智大勇、德行完满、关爱他人、有人格魅力和感召力的人。“仁”在孔子(前551—前479)那里是最高的道德范畴和境界,以“爱人”为基本规定,意思是“仁”从孝父母…
具有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仁者”指具有“仁德”的君主或施行仁政的国家。“仁德”在政治层面表现为“仁政” ,以仁爱作为施政的依据和出发点,善待民众,慎用刑罚,减轻赋税,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如此才能赢得…
想要推行王道的君主会使百姓富足。“王者”本指想要推行王道、统一天下的君主,泛指成就伟大事业的领导者。其中隐含的道理是: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民众的广泛拥护才能成功;为此,有作为的领导者必须把广大民众利益放在首…
念念不忘百姓的疾苦。儒家认为,为官理政的目的,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为政者要时时心怀“忧思”,即以百姓的疾苦为忧,想办法使百姓免于疾苦。它体现了儒家“仁政”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仁人志士经世济民的担当…
法是爱民的手段,即法律、制度为的是惠及百姓。这是法家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深意为:是否变革法令、制度,确立什么样的法令、制度,必须以“爱民”为依据和目的。法家虽然以严刑峻法著称,并与儒家的“德政”相区隔,但…
国内没有对政权心怀怨恨的民众,这样的国才叫作强国。这是法家关于“强国”的界说。法家虽然务实,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但并不仅以硬实力衡量国家是否强大,而是以软实力来诠释国家的强大,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百姓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