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四辑

宫调(

中国传统学将调式与高结合,划、命名型并描述其特性的基本理论。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等七声或其中五声、六声阶中任何一声为主,与其他按一定的程关系(相隔若干度)组织在一起,均可构一种调式,其中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者称“调”。七种调式与黄钟、大吕等十二律相配,理论上可配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共为八十四宫调。但在实际中并不全用,如唐宋只用七宫,每宫四调,共有二十八宫调;南宋词曲用七宫十二调;元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南曲用五宫四调;明清以来,最用者不过五宫四调。有些论家对不同宫调所表达的感情特点适用场合做了规定。宫调理论对于词曲、戏剧、创作具有指导规范作用,可以运用于古代谱翻译,是中国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引例
1

凡《大雅》皆宫调曲,《小雅》皆徵调曲,《周》《鲁》二颂皆羽调 曲。十五《国风》皆角调曲。周诗三百篇通不用商调,惟《商颂》 五篇皆商调耳。 (《诗经》中凡是《大雅》用的都是宫调,《小雅》用的都是徵调的,《周颂》《鲁颂》用的都是羽调的,而十五《国风》用的都是角调的。周代《诗经》中有三百篇用的都不是商调,只有《商颂》的五篇用的都是调。)

相关词条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