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对现实,安于时运,顺其自然。这是古代哲学家庄子(前369 ?—前 286)所提出的一种处世态度和人生智慧。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面对死生等变化所造成的境遇,人们要泰然处之。但它并非要人们消极地逆来顺受,而是强调人本身精神的适应性和超越性;提示人们用一种坦然、超拔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境遇,获得自我安顿,达到自由境界。它是老子“道法自然”命题的延伸与发挥。
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生命的获得是时运所致,生命的失去是顺应自然。安于时命而顺应变化,悲哀和欢乐就不能进入内心。)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富贵福禄,看作天地用来丰厚我的生活;贫贱忧戚,看作天地用来助我成就一番事业。活着,我顺应事情变化;死时,我平静而去。)
“时”有三种不同含义:其一,指天道运行的时序或规律,如春夏秋冬四时,或昼夜交替的时辰等。其二,指适宜于某种人事的天象或气候条件,如农时、天时等。其三,指人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机、时运。“时”的出现与消失…
“道”效法、顺应万物的自然状态。这一命题出自《老子》。“自然”指事物自主、自在的状态。“道”创造、生养万物,但“道”不会对万物发号施令,而是效法、顺应万物之“自然”。“道”与万物的关系,在政治哲学中表现…
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兴衰消长,亦指随着时势而进退。出自《周易·彖下》。“时”即时间,也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机或时运;“消”即消减、衰亡;“息”即滋长、兴盛。中国古人认识到,世界是时间性的,是过程,一…
行事之法与“时”一起变化。出自《周易·彖下》。“时”即时间,也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机或时运。在“时”所规定的境遇中,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处事之法。“时”的出现与消失及其对人事的影响,体现着天道、人事的运…
顺应上天的旨意和民众的意愿。“天”即“天命”,指上天旨意。古人认为,有德行的人秉承上天意志而确立政权,成为君主,故称为“天命”。“人”指人心、民意。它与西方“君权神授”思想相似,但它还强调人心、民意,体…
既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又懂得灵活应对具体情况或问题;既坚持原则,又能随机应变。“常”与“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事物的本质规定性、基本规律、一般原则等具有相对稳定性,故称“常”;具体事物及具体应对…
合理正当就不会行不通,果决敢行就不会做不到。“顺”指正当、合乎道义或顺应事理;“果”即果决,不犹豫;“彻”即通达,没有阻碍。此语精义在于强调言论正当、合乎道理或顺应事理,做事果决对于目标最终达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