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于主观意识之外的物质实体,是构成一切有形之物的原始物质材料,同时也是生命和精神得以发生和存在的基础。此外,某些思想家还为“气”赋予了道德属性。“气”没有具体的形状,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气”的凝聚…
“一”有三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万物的本体或本原,即“道”的别称,或称“太一”。其二,指天地未分之时的混沌状态。“一”分化形成天地,天地万物都产生于这样一个混沌的统一体。其三,指事物的统一性,与“多”“两…
事物发生的端始。“元”在天地万物之先,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都始于“元”。“元”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汉代的人将“元”理解为“元气”,也即是产生和构成万物的某种原始物质材料。《周易•彖上》以“乾元”“坤元…
本义指人所行之路,引申而有三重含义:其一,指不同领域的事物所遵循的法则,如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称为天道,人事活动所遵循的规律称为人道;其二,指万事万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则;其三,指事物的本原或本体,超越于有形…
本义指玉石的纹理,引申而有三重含义:其一,指具体事物的样式或性质,如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等物理属性;其二,指万事万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则;其三,指事物的本原或本体。后两种含义与“道”相近。宋明…
“浑沌”又作“混沌”,有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指天地分化形成以前宇宙浑然一体的状态。常以未分化之“气”言之。天地万物皆由“浑沌”分化演变而成。其二,特指《庄子》一则寓言中的中央之帝。中央之帝浑沌无七窍,被…
“太极”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世界的本原。但古人对“太极”的世界本原之义又有不同理解:或以“太极”为混沌未分的“气”或“元气”;或以之为世界的普遍法则,即“道”或“理”;或以之为“无”。其二,占筮术…
事物生成与存在的两种仪则,是用以表现“八卦”生成过程的一个易学概念。《周易·系辞上》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分化而形成相互匹配、对立的两面,即是“两仪”。就“两仪…
八卦”生成过程中由“两仪”分化出的四种物象或特性。《周易·系辞上》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继续分化形成相互区别而又相互关联的四种物象或特性,就是“四象”。对于“四…
“五行”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五种最基本的事物或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尚书·洪范》最早明确了“五行”的内容,即金、木、水、火、土。五种事物或元素有其各自的属性,彼此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其二, 五行…
由“—”(阳爻)和“- -”(阴爻)每三个一组合成的一套符号系统。三“爻”合成一卦,共有八种组合,故称“八卦”。“八卦”的名称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卦”是由“—”和“- -”排列组合而成的一套符号系统,其中的“—”为“阳爻”,“- -”为“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每六“爻”合成一卦,可得“六十四卦”。“卦爻”的产生与占筮有关。古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