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的基本含义是合理、恰当,引申而有两重含义:其一,指人行事的合理依据与标准;其二,指在道德意识的判断与引导下,调节言行使之符合一定的标准,以获得合理的安处。宋代学者用“理”或“天理”的概念来解释“义…
古义主要有二:一谓正确或本来的含义,即对古代典籍的正确解释,常用于书名,如《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一谓公理、正理,即公认的正当的原则和道理。近代以来,学界用该词后一含义为理据,翻译西方的 justice。时…
在面对利益之时,首先思考、分辨利益的获取是否符合道义。是儒家用以处理义利关系的准则。对利益的追求与对道义的坚守之间常存在冲突。人们往往会因为贪图私利而忽视道义,行背德违法之事。针对这种情况,孔子(前551…
舍弃生命以保全道义。出自《孟子》。孟子(前372?—前289)认为,“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之一,舍“义”而不足以为人。生命固然可贵,但生存却并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目的或意义。因此,当保全生命与坚守道义发…
军力强大而不行正义的国家必定是破坏性的。“义”即道义、正义;“残”即祸害、残害。自古以来,每一个有作为的治理者,无不希望“富国强兵”,但在此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原则,那就是“义”。“义”是中华民族超越一…
依靠道义的就会兴旺,依靠暴力的就会消亡。见于《史记•商君列传》 引《尚书》。“德”即道义、恩德、德行,“力”即强力、暴力、武力。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影响,中国人自古提倡“王道”(以德服人),反对“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