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三辑

风教(

原义为教育感化,后侧重指风俗教化,即文学艺术作品对改变世情民风所起的教育感化作用。源于《毛诗序》,是儒家关于艺术功能论的重要范畴之一。“风教”强调诗歌、对于的思想感情的教育引导作用,认为统治者能够用诗歌、为工具,自上而下地传达某种理念、教育感化民众,收到移风易俗的功效。“风教念影响深远,从先秦代的诗歌、到近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大多遵循这一思想,是儒家伦理教育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文学家、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如果艺术作品过于强调风教,会造理念先行、理念大过形象,损害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最好的方式是寓教于,让文艺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

引例
1

《关雎》…… 风之始也,所以风(fèng)天下而正夫妇也。用之乡焉,用之邦国焉。风,风(fèng)也,教也,风(fèng)以动之,教以化之。 (《关雎》…… 是《诗经》十五国风的开始,也是教化的开始,它的功用就是教育感化民众、端正夫妇的行为。风教既可应用于乡间百姓,也可应用于国家层面。风,就是风吹万物,就是教育,像风吹万物一样打动,以教育感化。)

引例
2

尝谓有能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我曾经说过,凡是能读懂陶渊明文章,就会抛开争名逐的想,去除贪鄙吝啬的念头,贪婪的可以廉洁,懦弱的可以自立。不只是能够实践仁义,还能辞却一切官爵俸禄。......这就是有助于风俗教化。)

相关词条